设为首页 | 新闻热线: 025 8620 3351
行业之星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之星
热烈祝贺:联运环境再次登陆央视新闻!
发布时间:2021-07-08

   7月4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小康梦圆”系列报道的最新一期“聚焦人民福祉 共享全面小康”。报道从食品安全到狠刹浪费之风,从防治“小眼镜”到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从农村的“厕所革命”到城市的垃圾分类,全面展示了建成小康社会的各项民生福祉,聚焦其中,江苏省城市管理与行政执法学会会员单位联运环境作为垃圾分类行业的代表,其智能分类设备再次登陆央视。

科技创新为推进垃圾分类注入强大动力

   垃圾分类不仅涉及每一个公民,还涉及管理、设施、宣传教育、法规等,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而提升科技支撑能力是一大关键。“十四五”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发展规划》也明确提出“推动可回收物资源化利用产业链向规模化、规范化、专业化转变。推广具有智能识别、自动计量、自动兑付等功能的智能回收设施,实现可回收物智能分类回收。作为垃圾分类的领先企业,多年来,联运环境一直致力于用科技手段解决垃圾分类前端投放的设备问题,为项目所在地的垃圾分类工作的推进注入强大动力。

   刘建国教授曾指出,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四个环节一环紧扣一环,其中“一头一尾”尤为重要。而前端的有效分类是垃圾分类前提。因此,只有不断提升前端智能分类设备的科技水平,才能让垃圾分类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例如在盐城市盐南高新区,该区居民在智能分类可回收箱投递可回收物时,可通过刷卡、刷码完成操作,投放可回收物获得的积分自动完成称重,获得相应的积分奖励。居民获得的积分可以在线下兑换相应的生活用品,也可以在“分好啦”APP线上商城购买商品,鼓励居民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的同时也给大家带来简单、便捷的垃圾分类新体验,助力分类习惯养成。

   目前,辖区内有63个小区由联运环境提供智能垃圾分类服务。据悉,截止去年11月,全区已实现了118个居民小区国标垃圾分类桶全覆盖,完成了17个达标小区创建工作,全区餐厨垃圾分出量达到35吨/天、可回收物回收量达到15吨/天。累计办理积分智能卡7.5万张,回收可回收物12000余吨、有害垃圾3.61吨,形成前端分类智慧化、过程管控可视化、收运处置一体化、末端数据集成化处置全链条。

“大数据”平台破解传统垃圾分类难题

   除了前端智能分类设备,在运营管理和执法监管上,以科技为支撑的“大数据”信息化平台也为破解传统垃圾分类难题提供了新思路。比如,在居民人数没有太大变化的情况下,某个小区的垃圾分类数据出现较大波动,可回收垃圾减少,其他垃圾增加,管理人员就要关注智能设备是否损坏。垃圾在清运过程中产生的数据也会实时上传系统,一旦出现异常情况,系统会自动报警,管理人员将根据现场情况及时对清运车辆和人员做出调整,保障清运过程高效无遗漏。

   例如在广州黄埔区,去年3月份,黄埔区启动“智慧城管”建设,生活垃圾分类智慧管理便是其中一个关键应用。系统着眼于客观实时的数据采集和智慧监管,运用北斗定位、物联网、区块链和数据分析等技术,改变传统管理思想,有效结合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和分类收运环节实际工作,构建分类数据采集、分类网格化管理、分类运输监管、分类设施监管和分类督导等6个子模块,生活垃圾分类开启数字化、智能化新模式。

   数据统计显示,去年前10月,黄埔区共资源化利用垃圾26万余吨,其中厨余垃圾达5万余吨、可回收物20万吨、低值可回收物1万余吨(包括废旧衣物、废木质、废玻璃、废塑料、废杂铁、废海绵等);分类收集处理有害垃圾10余吨(其中废旧灯管近15万支),居民家庭源头分类效果显著。
   此次联运环境登上央视,不仅再次证明了联运环境在行业内的领先地位,也将进一步增强以联运环境为代表的智能垃圾分类企业的发展信心。
用科技提升成效,促进低碳循环经济发展,联运环境无疑为中国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注入了新活力。未来,联运环境将继续夯实在智能垃圾分类领域的科技优势,助力中国环境改善,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
友情链接